NEW EVENT
最新活動
OKX
幣安
HOT ARTICLES
熱門文章
Featured Articles
專題精選
於去年白色情人節推出,今日正好是 Pi Network 一週年的日子,三位畢業於 Stanford 的共同創辦人旨在透過 Pi Network 實現一個人人皆可透過手機來挖礦的低成本虛擬貨幣網路,只要你有一部手機,下載 APP 即可開啓挖礦,所有的 π 幣均由用戶親手挖出。
本篇文章特別感謝 Grenade 手榴彈 幫忙製作出更簡易明瞭的懶人包圖文供大家參考,對於虛擬貨幣知識及時事分享的讀者朋友們可以追蹤他們的粉絲專頁。
相信這一陣子許多人都聽說過這一個主打 “ 手機免費挖 Pi 幣” 的 Pi Network,介紹文章及相關討論遍佈幣圈粉專、Line群、 PTT的 Digital Currency 版、Dcard 的區塊鏈版、甚至其他寫作平台如方格子、中國區塊鏈媒體鏈聞等媒體都有(耐人尋味的是,還有先前宣傳 Plustoken 的 Blog 也在介紹此項目),文章中也不乏有 “Pi 幣即將成為下一個比特幣” 這類的介紹詞。
而去年11月就在全球各國包含英國、越南、韓國、美國、澳大利亞、中國、巴基斯坦等國家突破100萬用戶的 Pi 幣目前看來在台灣引起的聲量或許更甚於比特幣或是其他的主流幣,這也是非常值得討論的一個現象,同樣的用戶量級,號稱區塊鏈 3.0 的 EOS,融資耗時一年、全球融資總計 42 億美元,主網上線的 10 個月後( 2019 年 4 月 25 日),才達到百萬用戶,花了近兩年時間,Pi 幣的魔力究竟為何?
而 Pi幣到底算不算是空氣幣?價值在於何處?筆者特別挑了 Pi Network 推出一週年的今年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一些觀點給更多人瞭解,就算是免費挖礦,也有時間成本、個資外流等無形風險需要注意,做好功課是一個成熟的投資人對自己與他人負責任的行為。
本篇目錄
Pi Network旨在實現一個人人可參與的低門檻、低成本的加密貨幣網絡,只要你有一部手機,下載 APP 即可開啓挖礦,所有的 π 幣均由用戶親手挖出。
綜觀整個 Pi Network 項目,最大的亮點即
團隊成員的背景及相關經歷確實是能否為自身項目背書非常重要的一個元素,而 Pi Network 目前公開的共同創辦人成員有 Nicolas Kokkalis 、Chengdiao Fan 及 Vince McPhilip,確實都是都是畢業於史丹佛大學,其中兩名為博士、另一名為 MBA(工商管理碩士),而 Pi Network 就是他們於 2019 年 3 月 14 日 在校園中啟動的計畫,他們也被 The Stanford Daily(史丹佛日報) 採訪過。
目前加入 Pi Network 網絡挖礦的成員主要可以透過不同層級的積分獎勵以及權限劃分為四個層級:Pioneer(先鋒), Contributor(貢獻者), Ambassador(節點大使)及 Node(節點),可以透過利用不同身份的加成最大化自己的Pi 幣獎勵。
以上截自官方白皮書的內容文字,而目前發展的進度也與先前大家在傳播的有所差異,先前消息為 2019/3/14 到 2020/3/14 一年期間總共分為四個季度,Pi 將會在第四個季度上線交易所、正式確定 Pi 幣的價格,而當中直接跳過測試網上線 Pi的計畫也很讓人匪夷所思。
而後來卻被證實為謠傳資訊,在 3/14 這一天將會開始進行第二階段測試網的準備,官方3/31前會開放下載電腦挖礦程式,但是必須要有完成kyc的人才能成為節點並加入挖礦測試。
相信有看過 Pi Network 的宣傳文章都對下列的代幣總量計算公式不陌生
許多相關文章推測 Pi 幣 在今年三月份上線後會達到100萬用戶,透過不同角色的挖礦效率差異,總共會挖出將近22億 Pi 幣,並且拿 Ripple, Stellar等主流虛擬貨幣來推論總量及實際價格。
如果 Pi 總量是100億個,對標 XPR 0.3美元及恆星0.08美元(用暴跌前價格較不會這麼傷心),將價格上乘以5或者10(因為Pi總量100億為 XPR 及 XLM 的十分之一),那麼Pi的價格可能是2.5元、5元、10元、20元幾個數字,不過白皮書上也並沒有提及總量、團隊分配比例及流通比例等最影響幣價的資訊。
令人驚訝的是,去年確實也有許多交易所(AACOIN, Bitcola 及Bitking等小型交易所)為了跟上 Pi 的流量及熱度上線了Pi 幣的期貨(人們的預測價格,並沒有辦法真的提領 Pi 幣),目前的價格停在 0.2 美元左右。
假設 Pi 幣真的如期上線了,也真的公佈了合作的交易所上幣,以這一週比特幣大跌前的市值(1800億美元)來計算,Pi 幣要進入前10幣種的未來價格可能真的會落在 2–10 美元上下。
那麼真的有可能嗎?
我們都知道虛擬貨幣的幣價其實與代幣經濟、供給需求有著非常大的關係,而現在的情況是, Pi Network 的用戶中包含了非常多中國所謂的“羊毛黨”加入。
看看曾經火紅於中國幣圈社群的 VDS、VAS 就知道,許多人都心知肚明這些項目背後明明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卻都因為被 FOMO (害怕錯過)心理,而加入了這類型的分層傳銷組織,告訴自己將來會發大財,而當初 VDS、VAS 的上線目前也已轉戰 Pi 的戰場,開始帶領各自的團隊挖礦。
客觀上來說,這些羊毛黨順水推舟了Pi Network 的社群聲量與曝光度,但是在 Pi 幣未來上線交易所後,羊毛黨肯定是會在第一時間砸盤兌現走人的,這是在幣圈非常司空見慣的一件事,你真的肯定能夠在這些人把Pi幣脫手之前順利賣掉自己的而不被割韭菜嗎?
而提到社交挖礦,市場上也有相當多類似概念且已具有相當規模用戶的項目可以作參考,如發跡於香港的 Likecoin, 前五大公鏈 Steem 推出的第一個 Dapp — Steemit 以及台灣的秘銀(Mithril)都含有社交挖礦的概念。
先前筆者也分別對 Steem, Likecoin 作過介紹,可以參考下文
[寫給剛踏入區塊鏈世界的你,新手也能上手的工具篇(2)](Brave, Likecoin, Steemit)
有用過其一任何一個應用的讀者就會發現其實透過所謂的注意力(瀏覽內容、撰寫文章、留言、點讚等形式)挖礦非常需要用戶們的共識、對未來項目的發展具有信仰以及整個生態圈的建立,而現在或許 Pi Network 中的社區成員都有很強烈想讓 Pi 幣 超越比特幣的這一個共識,生態圈的建立難度卻是他們沒有預期的。
以目前白皮書提到的發展方向,未來所推出的服務包含 Pi’s Attention Marketplace(注意力市場)、Pi’s Barter Marketplace (電商)以及 Pi ‘s Dapp Store(Dapp 商城)。
如果團隊要利用 Pi Network 當中的會員來進行廣告的投放,真的會有廣告主願意購買平常只願意使用app 賺個0.05元的受眾嗎?如果廣告講求的效益精準的最大化,那麼我想是很少會有廣告主願意花費用在這上面的。
目前看來或許電商市場以及 Dapp 商城可行性較高一點,如果成員彼此對該生態圈有凝聚力,那麼自然會增加這些平台的使用活躍度,然而相較於電商市場, Dapp 商城更需要的是願意在公鏈上開發的團隊以及使用者,在現今公鏈之爭愈加激烈的環境下, Pi 幣 是否有殺出重圍的可能性或許也還有待觀察。
相較於第一階段只是單純像先前 FreeBitcoin 一樣免費領取token,第二階段大家必須參與身份驗證才能在最終階段的時候取出自己辛辛苦苦挖出的 Pi 幣,如此便有著個資外流的風險,沒有人清楚這一個會員遍佈全球的 Pi Network 可以利用你的個人資料到什麼程度,目前可以知道的是
而目前沒有公佈第二階段何時結束,假如在第二階段結束前仍然沒有過身份驗證,辛苦挖來的 Pi 幣可能就會化為泡影。
目前官方網站的資訊包含白皮書、團隊資料都已無法取得,只有非官方成立的第二個版本才有較詳細的資訊,Pi 幣看來已經長達三個月沒有更新最新動態了。
如今 Pi 幣根本也還沒有上主網,大家應該要清楚在主網上線之前,所以目前在App當中的 Pi 幣都只是一種點數而已,既沒有價值也沒有辦法往外作兌換。
看了上述所整理的疑點以及介紹,
往往都是無法準確預估價值的投機物最使人瘋狂,因為發展框架越清楚便會讓人難以發揮想像力。綜觀 Pi Network 白皮書當中的 代幣分配比例、技術架構細節以及生態發展路線圖都非常模糊,實在很難讓人信服未來 Pi 幣將會超越比特幣。
如果真心喜愛這個團隊及要建構的願景,有信心的人更應該要清楚有關 Pi Network 的所有資訊,而不是當一個盲目散播資訊的人,應該要對自己投入精神心力的事物更負責任一點。
可以確定的是,免費挖礦某一方面來說的確不需要負擔任何成本,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甚至是日後通過了 KYC, 用戶對於Pi 幣的期望及付出的也會越來越高,多利用不同的管道蒐集應該要掌握的資訊是很重要的。
聲明:以上內容及觀點皆為參考且不構成投資建議,亦不代表每日幣研觀點和立場。投資者仍應自行決策,對投資者交易形成之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每日幣研
《每日幣研》為來自台灣及香港的區塊鏈從業者所創立的自媒體品牌。我們致力於普及與推廣艱澀難懂的加密貨幣及區塊鏈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