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手教學

投資理財

區塊百科

賽道專題

幣種分析

優惠福利

市場週報

最新文章

活動優惠搜尋

NEW EVENT

最新活動

OKX

幣安

web3 community

加入每日幣研 Telegram 群組,即時掌握幣圈最新資訊

HOT ARTICLES

熱門文章

    Featured Articles

    專題精選

    PolitiFi
    BTC
    Meme 迷因幣
    AI
    DeFi
    DePIN

      連 Binance 都暗示?LetsBonk.Fun 力拼 Pump.fun 的崛起之路

      Hank

      2025/07/07

      本文目錄

      • 前言

      前言

      Pump.fun 用一鍵發幣改寫了 Meme 的敘事規則,但在 $TRUMP 熱潮過後,流量開始分散、敘事開始疲乏。不過在近期 Meme Launchpad 迎來一波大爆發,LetsBonk.Fun 殺出重圍,市占更是超越了 Pump.fun 成為了 launchpad 第一名!

      Binance 都發布暗示推文,引起市場的討論關注。


      為何市場會興起 Meme Launchpad 熱潮?

      Meme Launchpad 的崛起象徵著兩件事:

      • 資產發行速度加快

      • 注意力經濟最大化

      在過去想要發幣可能要先會寫白皮書、有技術背景、找到投資人,最後還要跟 CEX 保持良好關係。那麼現在呢?你只需要一個市場熱點的敘事,取個社群上會有共鳴的好名字加上一張圖,接著就可以透過 Meme Launchpad 一鍵生成代幣。 

      這代表了資產的發行權,從過去都在技術人員手中,到現在還給了社群。只要有敘事、有流量,發出來的代幣就會有熱度,相比部分畫大餅的項目來說,社群更願意為此買單。

      Meme launchpad 敘事自 2024 年 6 月開始火熱,從初期的 1 天部署 2 萬 token 成長至最高 7 萬個 tokens,活躍地址更是超過 40 萬,時至今日,每天依然有近 3 萬種 token 在各式各樣的 launchpad 上發行,活躍地址卻只剩下 20 萬左右,可以說是近乎腰斬。 

      簡單來說,這就跟 Tiktok 、Threads 和 Youtube Shorts 一樣:相較於影片的品質,能不能讓用戶停下來觀看、轉發造成短期引爆才是重點。Web3 透過把這套注意力變現的機制進一步代幣化,讓每一個敘事都有自己的價值。

      也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項目方不是從硬核的技術資訊曝光開始,而是先從能夠更引起社群關注的 Meme 出發,再到創建 Discord 凝聚社群的向心力,並透過在 X 上發布 Meme 來預熱。


      Pump.fun 龍頭的殞落,$TRUMP 後的市佔明顯下滑

      Pump.fun 曾是 Meme launchpad 的龍頭,地位可以說是不可撼動。Pump.fun 於 2024 年 1 月在 Solana 上推出,當時主打的就是透過簡單的發幣方式,讓用戶能夠以低成本的方式來部署跟發行代幣。Pump.fun 不只是一個發幣工具,它更一度成為 Solana 上最具象徵性的投機場所。

      Pump.fun 的輝煌出現在 $TRUMP 發幣的時期,短時間內翻百倍的敘事,不只讓 Pump.fun 衝上話題頂峰,更讓無數人湧入這個平台,希望可以挖掘出下一個百倍幣。

      但是,神話無法複製。在 $TRUMP 之後,即使眾多「名人」敘事代幣相繼出現,真正能像 $TRUMP 一樣能夠引爆敘事的卻越來越少,市場流動性也因為這些名人幣的氾濫被抽乾。

      這時候一些明顯的問題也逐漸浮現:發幣敘事疲乏、重複性過高等。當每個幣都是一樣的圖像、代幣總供應都一致、敘事不變卻重複誕生同樣的代幣,這對於 Meme 玩家來說早就已經感到疲勞。

      最重要的是,市場經 $TRUMP 暴跌後根本沒有太多的流動性。

      據 DeFillama founder 指出:「$TRUMP 內幕交易帶給生態的衝擊之大,短短一週提取的價值可能遠超過許多 dapp 營運數年, 大約超過 10 億美元」

       

       「當創造力不再,注意力自然也將轉移。」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在一月 $TRUMP 發幣後交易量迎來了高峰後,Pump.fun 在後續的時間裡交易量都是持續的下滑,市佔也正在被其他競品快速蠶食。在這半年之間, meme launchpad 的戰局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後來追上者包含 Raydium 發布的 LaunchLab、Bonk 發布的 LetsBonk.Fun、Dingaling 發布的 Boop、Jupiter 發布的 Jup Studio、ICM 敘事的代表 Believe (launchcoin 前身)等。

      可以看出發行平台不再只是 Pumpfun 的專利,當交易平台或是具有更高社群凝聚力的生態開始爭奪時,Pumpfun 的優勢也逐漸不再。


      Launchpad 平台群起,逐漸瓜分市場份額

      當 Pump.fun 的神話逐漸冷卻,市場很快就出現下一批想搶下「下一個發幣入口」的挑戰者。這些新興 Launchpad 除了保有 Pump.fun 簡單操作的機制之外,更是開始在品牌敘事、功能 UI、社群策略上展現出差異化。

      除了 Pump.fun 之外,目前市場上較具代表性的三個主流平台是:LetsBonk.FunJup StudioMoonshot

      根據 Adam 製作的 Dune 數據,LetsBonk.Fun 在 2025/7/6 過去 24 小時的代幣發行量和畢業代幣數均超過 Pump.fun,這也是從 Pump.fun 在上線以來「第一次」失去 Solana 鏈上 Launchpad 龍頭的位置。

      Meme 龍頭流動性釋放 - Bonk 生態龍頭 Useless 市值近 3 億美元

      LetsBonk.Fun 平台上誕生的龍頭 Meme $Useless 目前市值約為 280M,在過去一個月的漲幅從 10M 一路飆升至最高 320M 左右,漲幅高達 32 倍。雖然目前市值有些許回落,但平台發射的代幣不論是漲幅或是交易量都有不錯的表現,這也代表 LetsBonk.Fun 正從原先拉高單一幣種的流動性,慢慢釋放到其生態中。

      LetsBonk.Fun TOP 5 代幣

      Pump.fun 上市收割市場流動性?

      Pump.fun 近期的上市消息被不少玩家視為最後的「流動性收割」,根據 Blockworks 的報導,該團隊正計畫以高達「40 億美元」估值進行 10 億美元的代幣銷售,這也引發多位業內人士的不同評價與質疑。

      根據 Lookonchain 數據,Pump.fun 自 2024 年 5 月 19 日以來已售出總計約 410 萬 $SOL (7.41 億美元),平均價格約為 180 美元,和 LetsBonk.Fun 相比,主要收益會用於從公開市場回購 $BONK 代幣並銷毀,從而減少總供應量。

      市場對 Pump.fun 也逐漸失去信心,讓越來越多用戶選擇轉向其他的 Launchpad 平台,這也為 LetsBonk.Fun 的反超創造了契機,成功接住了 Pump.fun 的注意力缺口。

      Pump.fun & LetsBonk.Fun 觀感對比:LetsBonk.Fun 提供造富機會,Pump.fun 給人 dump 的預期。


      LetsBonk.Fun 的誕生

      2025 年 4 月初,Raydium 嘗試推出了 LaunchLabs 發幣平台,在短短的一週內就吸引了不少用戶,但是在後來很快就發現,光靠 LaunchLabs 可能還不夠與 Pumpfun 競爭,於是找上 BONK 一起合作推出 LetsBonk.Fun。

      Bonk

      BONK 在過去兩年中,為 Solana 的生態做出不少貢獻,在不同的領域推出了許多應用,BONK 的大生態也逐漸茁壯起來。

      簡單三步驟發行迷因幣

      LetsBonk.Fun 主打的賣點就是「簡單」。假設今天要在 Solana 上發行迷因幣,不需要有任何的技術背景,基本上只需要三個步驟就可以完成:

      1. 點擊「Launch Token」按鈕

      2. 填寫完整代幣資訊,像是:代幣名稱、代號、簡單描述,你還可以上傳代幣圖示

      1. 選擇代幣總量

      LetsBonk.Fun 和 Raydium 的 LaunchLab 深度整合,在發幣後會直接連接到 Raydium 的流動性池,發完幣就可以馬上開始交易。

      手續費計算 - 吸引 $BONK 持有者的回購機制

      LetsBonk.Fun 的收費模式是固定的,每筆交易會收取 1% 手續費,另外會從交易量中抽一點費用作為平台運營的資金。

      那麼這些收益會用在哪呢?主要分三個方向:

      • 回購銷毀:收益主要會用於從公開市場回購 $BONK 代幣並銷毀,從而減少總供應量

        • 回購數據:從 6/1 至目前,每天的回購銷毀數量都在持續增長,從 18K $SOL 成長至 34K $SOL

        • $BONK 七天漲幅更是高達 56.8%

      • BONKsol 質押:用於購買 BONKsol、將 SOL 保持在生態內並保護網路

      • SBR:收入支持 SBR 計劃,為生態成長做出貢獻

      • BonkRewards:用於 BONK 生態內的獎勵和激勵

      • 行銷:用於推廣平台的行銷預算

      • 技術開發/營運:保留 $GP 儲備,用於招募、成長發展、整合

      從官方的數據面板上可以看出 LetsBonk.Fun 在整個六月的收益足足成長了接近一倍。


      結語

      Pump.fun 靠一鍵發幣開創敘事,LetsBonk.Fun 則靠 $USELESS 證明自己能撐起預期。這波市佔反轉的背後,不是技術差異,而是誰更能夠讓人相信在這裡能夠持續賺錢。 現在大家只在意一件事:哪裡還有下一個 $USELESS?

      平台只是工具,敘事、造富效應才是 Launchpad 的主體。現在的市場上有著大量的 Launchpad 平台,早就不缺發幣的管道,缺的只是一套「百倍幣」劇本。

       

      Hank

      Further Reading

      延伸閱讀

      #

      BTC

      #

      Meme 迷因幣

      #

      加密貨幣 ETF

      #

      ETH 生態

      #

      VC 機構介紹

      #

      基礎知識

      回顧第四季度預期 - Pumpfun 幕後推手 AllianceDAO 說了什麼?

      觀看更多熱門文章

    • 前言

    • 每日幣研 市場週報

      每週兩則電子報,全方位從總體經濟、鏈上數據、融資近況、項目動向快速解讀加密貨幣市場

      訂閱週報

      logo

      首頁

      最新文章

      全部文章關於我們聯絡我們網站聲明 隱私權政策

      HK

      TW

      ©台灣每日幣研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