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EVENT
最新活動
BG Wallet
OKX
幣安
HOT ARTICLES
熱門文章
Featured Articles
專題精選
2025 上半年,使用者已在鏈上應用中支付超過 97 億美金的手續費,預估全年將突破 200 億美金,已經有超過 1000 個協議能產生收入,鏈上應用、生態不只是炒幣遊戲,而是一個具備龐大現金流,並持續成長的鏈上經濟體。
鏈上收入高峰在 2021,但當時收入主要集中在少數協議、少數鏈上;如今生態發展愈來愈成熟,收入由更多協議構成,也有愈來愈多收入分配給代幣持有者。
1kx 2025 上半年鏈上收入報告重點:
鏈上收入達到 200 億美金規模
DeFi 是 2025 鏈上收入主力
隨著區塊鏈交易費用下降,應用層爆發式成長,年增率 126%
資產價格仍是主要收入推手,但更高效的基礎建設,也開始推動此趨勢
前 20 大協議貢獻了 約 70% 收入,但創新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帶來顛覆
應用層的「收入 → 估值」關聯性已超越公鏈,但在整體市值上依然以公鏈主導
資產代幣化 (RWA)、DePIN、錢包產品與消費應用是高成長賽道
隨著監管趨勢更加明朗與友善,2026 鏈上收入預計會突破 320 億美元 (年增 60%),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應用層的成長
報告內容相當多,以下只是重點整理,更多細節可點入看原始報告。
2025 上半年鏈上收入 97 億美金,突破 2021 時的 95 億,創出歷史新高。但全年預估為 198 億美金,依舊低於 2021,當時 2021 下半年是牛市最瘋狂時期。
根據統計,2025 將有 1124 個協議在鏈上產生獲利。
目前許多人還是把加密貨幣視為投機商品,但這份報告提出一個關鍵視角:如果一個協議有使用需求、能產生收入、商業模式可持續,那它的代幣就能成為「投資資產」。
鏈上收入是最直接的指標,表示有使用者願意為服務付錢,能產生現金流。
如今有近 400 個協議年收入超過百萬美金,其中 20 個協議已分配超過千萬美金給代幣持有者。在區塊鏈的架構下,這些數據不需要等待審計報告,全寫在鏈上,即時、可驗證、無須信任。
這是一個不受限制、透明、任何人都能參與的全新投資市場。
DeFi 最大宗,佔 63%
區塊鏈其次,包含 L1 交易費用與 MEV,這部分佔 22%
錢包 8% (其中 Phantom 佔 30%)
消費應用 6% (例如 pump.fun 等 launchpad)
DePIN 1% (占比小但成長最快)
可從歷年組成圖看出,在總鏈上收入中,DeFi 的占比這幾年來持續成長,區塊鏈本身產生的費用占比則逐漸降低,也許可理解為應用本身產生價值的能力正在超越底層基礎設施。
而 DeFi 中又能切更細,可看出幾個成長明顯的類別:Perp DEX、DeFAI、穩定幣相關等。
區塊鏈本身的平均交易費用 (如 gas) 整整降低了 86%
L1 & L2 的平均每日交易量成長了 2.7 倍
產生鏈上收入的協議數量增加了 7.8 倍
雖然整體收入比 2021 時低,但分配給代幣持有者的價值已超越,比 2021 下半年時高了 50%
整體趨勢:
交易成本降低 → 交易量成長 → 更多協議產生收入 → 分配更多給代幣持有者
圖中數字是在當年度才初次產生收入的協議數量,可看出這數字在 2025 也迎來新高,不只是更多新協議開始產生收入,也可看出其中灰色部分 (others) 占比加大,表示能產生收入的協議種類也更多元,區塊鏈確實正在更普及,有更多應用種類。
將鏈上收入用某種機制回饋給代幣持有者,這在代幣經濟模型中我們會稱為價值獲取機制,也就是指持有其代幣是否能以某種方式獲得協議產生的價值分配。
隨著加密貨幣市場逐漸成熟,投機比例降低,投資比重增加,價值獲取能力會是愈來愈重要的考量,決定要不要購買一個代幣前務必先研究其代幣經濟模型。
2025 上半年總價值分配 30 億美金,第三季又分配了 19 億,規模已創出歷史新高,從統計中也可觀察到,頂級協議正在減少激勵、增加給持幣者的回饋。
大多是 DeFi 與公鏈協議,集中度非常高,Top 20 協議產生了總共 69% 的鏈上收入,表中可以看到前幾名的協議都是 Solana 生態,包含 Meteora、Jito、Jupiter、Raydium、Pumpfun 等,隨後才是 Uniswap、Ethereum。
各類別的集中度,DePIN、錢包、公鏈的集中度都非常高,前五名協議就佔據了八成以上收入,其中 DeFi 算是最分散的一類,前五大協議產生的收入只佔 41%。
也就是說,在其他類別,贏家全拿的跡象更明顯,DeFi 相對而言較分散、較雨露均霑。
談到鏈上收入與投資,一定有人會問:所以收入高就會漲嗎?
實際數字是收入與估值的明顯背離,如公鏈類僅占了 12% 收入,卻佔據了 91% 市值,也可從圖中看出 DeFi 的收入占比逐漸攀升,市值佔比卻幾乎沒有太大變化。
這可以解讀為市場依舊給基礎設施 (如公鏈) 更高的市值期待,但因為收入占比變化時估值占比幾乎沒動靜,也能理解為市場的注意力或許還沒轉移到鏈上收入這指標。
相較之下,「敘事」目前還是比「實質收入」獲得更多市場關注,但隨著市場繼續成熟,這點或許也會迎來轉變。
尤其前兩者,資產代幣化 (Tokenization)、DePIN 成長都相當驚人,根據一些市場預測,這兩個賽道預期在接下來數年內都有機會成長數十倍。
參考閱讀:
鏈上 IPO 將實現|RWAFi 鏈 Plume Network 完成轉讓代理註冊
Impossible Cloud Network:重構雲端的新秩序,DePIN 賽道的顛覆者
Roam 逆勢上漲 10 天! 企業版 eSIM 有望帶動 DePIN 回暖
1kx 是一支總部位於歐洲、成立於 2018 年的早期加密創投基金,專注於投資以代幣為核心的網路原生協議。與傳統 VC 的區別,在於更專注於代幣經濟設計、治理結構、流動性建構及社群支持等面向,曾參與投資如 Balancer、Gnosis Safe、Tokemak、Lens、CoW Protocol、Across、Zora 等多個知名項目,是最早開始關注 DeFi、DAO 和治理創新的基金之一。
由 Christopher 與 Lasse Clausen 共同創辦。
可在此查看 1kx 的投資項目。
此外,1kx 也不定期發佈產業、賽道、項目研究報告,例如本文整理的 Onchain Revenue Report,可在此查看它們發布的研究內容。
從報告可以看出:DeFi 不只還活著,還活得比以往更好更強。
鏈上應用的整體收入正穩定成長,DeFi 作為主力板塊,貢獻超過六成的鏈上手續費收入,同時也有愈來愈多協議選擇將收入分配給代幣持有者,無論是分潤、回購、燒毀,或其他機制,這讓購買並持有代幣愈來愈像真正的「投資」,而非單純投機。
我們正逐步走向一個鏈上金流驅動的加密投資時代。
收入與估值的相關性呈現偏離,目前市場也許更偏重敘事,仍偏好給基礎設施高估值,但這也許會在未來翻轉,能產生收入、擁有產品需求的應用,也許其估值終將反映收入,未來投資加密領域,也會愈來愈必須「看營收、看分潤、看基本面」。
不錯過幣圈重要消息、即時掌握鏈上動態:
▌跟幣研社群一起研究討論,歡迎加入 每日幣研中文交流群!
▌訂閱每日幣研電子報 (每周 1 篇,快速了解市況、鏈上數據以及潛力項目動態)
最賺錢的加密幣是哪個?加密幣基本面與財務指標|Token Terminal 教學
鏈上指標顯示 DeFi 大成長,DeFi 時代來臨,哪些項目幣能買?
第一時間找到鏈上 Alpha,DeFi、迷因幣必備工具 Dex Screener 介紹
東東
加密貨幣愛好者 | 2017 入圈,認為區塊鏈是下個世代的網路,期待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普及到日常生活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