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EVENT
最新活動
OKX
幣安
HOT ARTICLES
熱門文章
Featured Articles
專題精選
隨著區塊鏈技術逐步被市場接受,新的公鏈平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條新鏈問世。雖然整體技術不斷進步,且看似有永遠新的生態可以探索,但這樣的發展,也導致整個區塊鏈生態日益碎片化。
對開發者而言,選擇哪條鏈開發部署應用成了一場高風險賭注,一旦判斷錯誤,可能讓數月心血付諸東流;而對一般用戶來說,則需要掌握越來越多鏈的錢包、助記詞和複雜的跨鏈操作,不僅讓使用區塊鏈變得更困難,也讓大部分解決方案的壽命越來越短。
面對這個窘境,以「意圖」為核心的項目 Anoma,正專注於建設一個通用的「去中心化作業系統」,試圖為 Web3 生態打造一個統一的入口和開發環境。
這篇文章,就來深入介紹 Anoma 是什麼,Anoma 的核心理念與技術優勢,被譽為「Web3 的 Windows」的系統的 Anoma 如何在完成超過 6,000 萬美元募資後,加速推動技術生態的整合,以及 Anoma 和 Kaito AI 合作推出的空投活動教學!
Anoma 是一個以「意圖驅動」為核心的分布式操作系統,專注於簡化去中心化應用的開發與用戶體驗,以解決當前區塊鏈生態系統的碎片化問題。
與傳統區塊鏈專注於交易執行不同,Anoma 的最大特色就是「意圖導向(Intent-centric)」的設計。傳統區塊鏈的操作,用戶需要自行在指定頁面或路徑操作區塊鏈錢包,明確指定要執行哪一個合約、參數是什麼、在哪一條鏈上執行。
但在 Anoma 裡,用戶只需要說明自己的「意圖」,系統就會自動找尋最佳路徑、跨鏈橋接和去中心化交易所(DEX),自動幫你完成所有後續操作,大幅降低區塊鏈的複雜度。
舉例來說:
・一般用戶說:「我想把手上的 BTC 換成 ETH」
・開發者可以設計應用,讓使用者說:「我想買一張票,但不想公開我的地址與資產狀況」
這些「意圖」會被 Anoma 的系統接收並傳播,接著由網路中的「解決者(Solver)」來媒合各方需求,安排執行邏輯,最後以一筆原子交易完成整個過程。用戶不需要知道這筆交易是否跨鏈、不需要知道經過哪幾個 DeFi 協議,也不需要擔心隱私,這些都會在轉瞬間自動處理完畢。
簡單來說,Anoma 並非單純的區塊鏈,而是一個分布式操作系統,以類似於電腦安排系統管理資源與任務的方式,將區塊鏈的複雜流程抽象化。這讓用戶和開發者都能以更直觀的方式參與 Web3 生態。
目前 Anoma 處於上線第一個開發者測試網的階段,逐步召集更多開發者進入生態打造去中心化應用和必要的基礎設施,並協助測試整個網路的功能性,以快速進行迭代。
Devnet 後 Anoma 將會依序進入用戶可以參與的測試網,體驗應用介面和操作流程,給予團隊使用上的回饋。並在主網上線初期先將協議轉接器(Protocol adapter)部署至以太坊主網與各大 Layer 2,接著才擴展至其他鏈與生態,並加入更多更高階的功能。
Anoma 的願景是打造一個高度隱私、自由且高效的 Web3 基礎設施,讓用戶的資金不用在鏈與鏈之間頻繁遷移,面臨整個生態流動性破碎的情景;而開發者不用一開始就把過多的資源押注在特定區塊鏈上,避免日後區塊鏈生態經營不佳導致開發進度作廢的風險。
為了實現這個願景,Anoma 的核心技術包括分形自治(Fractal autonomy)、隱私博弈(Privacy game theory)和價值星圖(Value constellation),這些創新概念重塑了區塊鏈的交互邏輯,不僅適用於金融交易,還能支持社交協議、數據共享等多元應用場景。
Anoma 的隱私博弈設計採用同態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和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s)結合的加密方案,確保交易數據被確實隱匿。交易的金額、資產類型和參與者地址等敏感訊息都在被加密、不泄露細節的情況下完成驗證。不僅滿足個人用戶的隱私需求,也為企業級應用提供了合規性保障。
相較於其他隱私導向的區塊鏈,Anoma 的隱私方案更為靈活,允許用戶根據需求選擇隱私等級,例如在部分場景下公開某些交易細節以滿足監管要求。這種靈活性讓 Anoma 在實際應用中更具競爭力。
Anoma 的整體架構設計同時兼顧「高性能」與「彈性治理」。在性能方面,Anoma 採用分層架構與模組化共識機制,能夠支援處理大量並行交易,有效降低成本與能源消耗,避免其他高能耗鏈常見的瓶頸問題。
在治理與擴容方面,Anoma 推出「分形自治(Fractal Autonomy)」概念。每個使用者或社群都能建立自己的本地自治網路(Local Instance),就像是具有獨立治理權的子鏈。這些子網可自訂交易規則、隱私設定,甚至選擇執行邏輯,同時又能與其他子網互通共享資源。
這樣的設計不僅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也讓整體網路能根據需求動態擴張,將負載分散處理,進一步提升網路效率與彈性。
除了在基礎架構上的創新,Anoma 也導入了「價值星圖(Value Constellation)」的理念,重新定義區塊鏈上的價值協作方式。
在這個模型中,每個參與者——無論是使用者、開發者、協議還是資產本身——都如同星座中的一顆星,透過「意圖」彼此串聯,形成一張不斷自我強化與擴展的價值網路。這打破了傳統 DApp 限於單一鏈或應用的侷限,使資源分配與交易撮合更貼近用戶的實際偏好與目的。
藉由意圖驅動的邏輯,Anoma 能更準確地映射每位用戶的價值需求,進一步提升協議層的資源利用率與媒合效率,打造真正流動、開放、可組合的價值互聯世界。
從深度隱私保護、分形式的彈性擴容設計,到跨鏈價值網路的建構,Anoma 的每一項技術選擇,最終都指向同一個目標:讓用戶可以自由、安全地表達「想做什麼」,並由系統自動執行後續任務。
Anoma 將「意圖」作為交互的基礎與核心單位,打破傳統鏈上操作需要精通各種合約和流程的限制。使用者無需了解底層協議與技術,只要清楚表達最終目的,系統便會自動完成包含隱私保護、跨鏈路由、手續費最優化等複雜步驟。例如,當一位用戶希望以保密方式將 BTC 換成 ETH,Anoma 可自動尋找最佳解決方案,在充分保護隱私的前提下完成交易。
這樣的架構不僅降低了使用門檻,也釋放了開發者的創造力。他們可以專注於應用邏輯的設計,而不必花費心力處理底層跨鏈架構或隱私協議整合。無論是 DeFi 協議、鏈上社交平台,還是數據市場應用,Anoma 都提供了一個自由、彈性且高擴展性的基礎設施平台。
Heliax 是 Anoma 的核心研發團隊,一個橫跨密碼學研究、系統工程與前端設計的「公共技術實驗室」。他們專注於分散式系統、程式語言理論(PLT)、零知識證明(ZKP)等高度前瞻的領域,並致力於打造實用性與學術深度兼具的開源技術。
Heliax 自稱是一家具備「垂直整合」能力的開源實驗室——從基礎研究、協議設計,到工程實作與產品部署,包含 Anoma 與 Namada 等項目,都能在團隊內部一條龍完成,並以透明、可驗證的方式推進使用者體驗優化。
而 Anoma 的三位聯合創辦人正是這支團隊的靈魂人物,分別具備深厚的區塊鏈技術背景與隱私領域研究經驗。
Awa Sun Yin 曾任職於 Chainalysis 和 Tendermint,是 Cryptium Labs 與 Metastate 的共同創辦人,長期專注於隱私協議與去中心化治理,目前擔任 Anoma Foundation 主席,負責協議發展與資源分配策略。
Adrian Brink 則是 Tendermint 早期的核心工程師,曾在 Web3 Foundation 擔任技術專員,並與 Awa 共同創辦 Cryptium Labs,參與多項區塊鏈共識與治理協議的研發。
Christopher Goes 則是 Cosmos IBC 協議的主要設計者,也曾開發 Wyvern Protocol(早期 NFT 協議),他是「意圖導向架構」的重要倡議者,為 Anoma 提供了紮實的理論與架構設計。
值得一提的是,Heliax 團隊與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有過深入交流。Vitalik 曾在布魯塞爾的 ETHCC 會議上與 Anoma 核心團隊共同探討零知識證明在 Web3 社交協議中的應用潛力,某種層面上是展現出 Anoma 在業內的技術影響力和受到的高度認可。
Anoma 自 2021 年以來累計完成三輪融資,總共獲得高達 6,000 萬美元的資金。首輪融資在 2021 年 4 月由 Polychain Capital 領投 675 萬美元,同年吸引包括 Electric Capital、CMCC Global、Maven 11 等知名機構再挹注 2,600 萬美元。最近一次則是在 2023 年 5 月,由 CMCC Global 與 Delphi Digital 領投完成第三輪共 2,500 萬美元的融資。
資金主要用在 Anoma 的協議研發、隱私架構、團隊擴編與主網部署等方面。
近期 Anoma 在 X 平台上公告由 Anoma 團隊與 Kaito AI 合作舉辦的「Yap & Earn」社群互動計畫。活動在 6 月 25 日正式啟動,預計進行約 3 個月,鼓勵社群成員在這期間參與討論、創作內容,進一步擴大 Anoma 的全球影響力。
值得注意的是,Yap & Earn 計畫預計分配 Anoma 原生代幣總供給量的約 1% 作為獎勵。
・0.7% 分配給排名靠前的 Yapper(活躍討論者和內容創作者)。
・0.3% 分配給 Kaito 生態系統(可能包括 Kaito 質押者及相關 NFT 持有者。
但目前除了活動外,Anoma 尚未揭露任何與原生代幣相關的資訊,我們會在官方公告後儘速補上。
回顧「意圖」這個概念開始在社群間發酵時,可能受限於當時的市場狀況,整個賽道讓人有種曇花一現的感覺(尤其是可炒作性不高)。但在 AI 技術飛躍性進展的現在,個人認為必然是 Web 3 的未來的意圖相關項目,很可能會深度結合 AI 和 PayFi,成為下一個熱門的板塊,且能夠率先搶佔「Web 3」入口的項目將會是最大贏家。
而 Anoma 作為獲得千萬級融資,深耕賽道已久且帶有基礎設施性質的項目,很值得有興趣的讀者密切觀察和參與後續測試網上線後的活動。
鏈抽象意圖賽道|跨鏈意圖協議 Across Protocol|Uniswap 跨鏈橋合作夥伴
Kai
主要關注 DePIN、AI、Crypto Gaming、 RWA。因為投機而來,留下來是想知道會發生什麼好玩的事。
Further Reading
延伸閱讀
觀看更多熱門文章